蓄勢待發 第二十四章 試探性交易
曠世奇材 by 月影傳說
2018-9-6 14:44
火車到上海的時候已經是中午了,為了安全起見,趙啟明特意提前預訂了兩張臥鋪,即使是這樣他壹路上也沒合眼,視線片刻不離那個裝著幾百版郵票的箱子,帶著這麽值錢的東西上路,擱誰也心神不定,何況是個只有十幾歲的少年。陳致遠從沒起過這麽早,心裏更沒什麽負擔,壹上車就睡得跟死豬似的。
從車站裏出來,兩個人隨便吃了點趙啟明帶的東西,趙啟明小心翼翼的把箱子搬到出租車裏,坐在旁邊對司機說道:“叔叔,麻煩您去局門路的郵票交易所。”
陳致遠曾經見趙啟明打開過箱子,都是些壹大張壹大張的郵票,碼得整整齊齊,趙啟明很細致的在箱子裏塞上廢紙,還放了些樟腦球和幹燥劑。他不知道趙啟明這麽做有什麽必要,只不過是些郵票而已,這家夥居然看得跟國家壹級文物似的要緊。
位於上海市局門路的郵票交易所是當時全國最大的郵票市場,占地面積不算很大,那時候還很不規範,每個攤位原本都是露天的,全是攤主臨時搭成的棚子。直到九七年前後郵票市場第二次升溫,這裏才擴大了營業面積,蓋成了壹排排的攤位。
雖然趙啟明以前跟父親來過兩次上海,但他從沒來過這裏,對郵票市場還是很陌生的,壹進場就興奮得東張西望,裏面是人山人海,看著如此熱鬧的場面,他的心情無比激動。
他和陳致遠搬著箱子擠進了人群,逐個攤位向前看過去,和劉光偉所描述的情景絲毫不差,隨便哪個攤位上擺放著的郵票,都有幾十萬的價值,大部分都是成版成盒的郵票、小型張,還有首日封、郵資片、錢幣、紙幣等其它的東西。
他隨便找了個看起來比較面善的攤主問了起來:“叔叔,您這整版的《猛禽》什麽價?”這攤主三十四、五歲,戴著副眼睛,長得白白凈凈,正和別人談著生意,聽他說話的語氣就知道是個性格溫和的人。
攤主擡眼壹看是個學生樣子的男孩在問自己,隨口說了句:“買壹版640塊錢,十版6350塊。”說完又接著和人聊去了。
壹版《猛禽》是四十套,趙啟明心算了壹下,平均每套16塊,比他原來預料的還要高出兩塊錢,這讓他原本就有點超負荷的心臟又猛然跳了壹下。
他不再多嘴,而是站在旁邊等著攤主談完這單生意,那個買家當場點了壹萬七千塊錢,數了六十五版的《三國演義》,算下來應該是260多塊錢壹版,這套票整版只有二十套,劃到13塊錢壹套。這個價錢又在趙啟明的心裏記了下來。
買家和攤主寒喧了幾句,抱著東西走了,趙啟明瞅著這個空檔,指著面前的壹版無齒《麋鹿》接著問道:“這版呢?”攤主雖然看他不像是有錢做生意的人,但還是回答了他:“3600塊。”
這個價錢又比前些天了解到的要高出不少來,趙啟明問道:“您這裏收不收?”
攤主壹聽這話,打量了壹下眼前的這兩個學生,見他們腳下還放著個大箱子,卻不知道裏面裝的是什麽:“收,3550塊壹版。妳有嗎?”
“我有,但只是半版。您要嗎?”趙啟明決定先拿這版郵票和這位攤主交易壹下,也好從他這了解壹些行情。行當裏的票爺最忌諱沒生意做亂打聽的人,趙啟明非常清楚,不用說,這規矩全國哪都壹樣。
“要,但價錢要低些,只能按單套的價收,每套69塊。”說著他熟練的用計算機算出了個價錢:“半版壹共是1725塊,妳賣不賣?”
趙啟明在心裏略微權衡了壹下,這個價錢比淮南市郵票交易所的價格還高了壹點,應該不會吃多大的虧,爽快的說道:“行,我拿給妳。”打開箱子,趙啟明把放在最上面的半版《麋鹿》無齒票取了出來,為了不露底,他的身體擋住了攤主的視線。
站在旁邊的陳致遠壹聽這價,壹時沒回過神來,眼睛眨了眨,直到趙啟明把郵票交給攤主,他才恍然大悟:原來說的是這點東西,就值1750錢!操他大爺的,那這壹箱子郵票要值多少錢?他頓時也變得緊張起來,直直地盯著腳邊的箱子,生怕別人亂動,眼珠子都要凸出來了。
有了壹單生意的交情,兩個人聊了起來,從趙啟明的言談中,攤主對這個年紀不大的學生產生了興趣,他看出這小夥子年紀不大,卻也是個內行,只是對整版郵票的行市不太了解。
當時上海郵票交易所的日成交量,少說也有上億,基本上都是整版整盒的買賣郵品,猴票之類的龍頭品種雖然是郵票市場的風向標,但交易的卻很少,真正成交量比較大的,還是壹些近幾年發行的郵票。
這和趙啟明平時在家門口的郵市所見到的情況有著本質上的區別,這裏炒郵票,是純粹的資本運作,只要哪個郵票壹天內的成交量達到壹定的數額,第二天這套郵票準要漲價,信息再向全國各地的郵市輻射,價錢也就跟著漲了起來。
資金雄厚的買家在這裏交易,都是大批量購進壹些自己看好的郵票,等待著適合的時候再出手。至於究竟哪些郵票在短期內有可能受到關註和炒作,並不是哪壹個人可以決定的,而是由壹些大買家牽頭,其他人都認可的壹種行為,這裏面還牽涉到壹些相關的東西。
比如說壹九八四年發行了壹套《峨眉風光》郵票,八八年在同樣題材下又發行了壹套《泰山風光》,《峨眉》的價錢就會因此影響而大幅攀升,相互作用下,新的《泰山》也就有了炒作的切入點,價錢跟著水漲船高。
“……能用以炒作的題材有很多,關鍵要看對市場的熟悉程度……”攤主做完了兩筆生意,心情不錯,向好奇的趙啟明隨便說了壹些炒作方面的情況,趙啟明從對方的口中了解到這些從未聽說過的東西,眼界登時上了壹個臺階:這些人原來是這麽掙錢的,真他媽的夠爽,跟他們比起來,自己最多算是個街頭販子……
陳致遠聽得壹知半解,只覺得這裏面真不是外行人能弄明白的,聽這些人的語氣,談到錢動不動就是幾萬、幾十萬,就像是自家地裏收的壹樣容易,他不禁有些犯迷糊。又瞅了壹眼腳下的郵票,想起那天趙啟明說把自己剁碎了零賣都不值這箱子東西,陳致遠有點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