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稍候...关闭

大唐盜帥

盜帥二代

玄幻小說

盜帥楚留香的隔代弟子杜長天無意間觸動了中華瑰寶“傳國玉璽”的神秘力量,致使穿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六百四十二章 撤軍……對決

大唐盜帥 by 盜帥二代

2018-7-31 09:57

  侯君集已經說服了夷男,夷男作為草原雄主,比大度設看的更遠。他雖然不知為何事情會發展到這壹步,但卻深知侯君集的厲害。之所以敗,也不認為是侯君集的能力不足,而是覺得侯君集慣於指揮視軍令為壹切的唐軍,而不習慣較為懶散的薛延陀兵馬而已。對於他的判斷,深信不疑,已經給了他制止大度設出兵的權力。
  侯君集打算利用夷男給的權力,讓大度設見好就收,可今日看到這契苾何力的人頭,他動搖了。
  如果這真是計策,那便太扯淡了。
  契苾何力是智勇雙全的名將,為大唐立下過赫赫功績。現在又不是生死存亡的時候,唐朝是沒有任何理由犧牲契苾何力這位名將來換取勝利的。更何況,此戰真正定勝局的關鍵在於張士貴、李大亮、李襲譽、張儉四路大軍,即便李績這壹路不勝,只要拖住薛延陀的主力,便已完成任務了。完完全全是沒有必要犧牲壹員名將的生命,換取壹個勝利。
  這根本解釋不通,也不符合邏輯。
  除非這壹切都是真的,契苾何力真的為了救自己的母親,出賣了大唐的利益。唯有這樣,契苾何力的死,才說得通,說的過去。
  侯君集在唐朝人緣並不好,他對於自己的心腹,可以做到推心置腹,肝膽相照,然而對於其他人卻是不冷不熱,沒有幾個人喜歡他,願意與他深交的。契苾何力數次隨侯君集壹同出戰。對於契苾何力,侯君集只是了解他的幹略,對於他的品性喜好,知道的還真是不多。唯壹能夠肯定的是契苾何力很忠也很孝,他不可能背叛唐朝。
  如果契苾何力沒死,侯君集是斷然不信的,但如今契苾何力死了,他為了母親背棄了唐朝,雖是事出有因,可他無法原諒叛徒的自己,自我了結了生命。這樣壹來,契苾何力的忠,契苾何力的孝都體現了出來。
  這也變得是契苾何力的風格了。
  侯君集眼睛壹亮,這麽說來,唐軍真的還有十日糧了,勝負似乎已定。
  苗旭遠離了軍營,壹把抹去了臉上的淚水,那股悲愴的表情,消失不見。在沒有得到杜荷邀請的時候,他是壹個戲子。杜如晦當年收養了黃河泛濫遺留的孤兒,並不是將他們像大爺壹樣供養著,包吃包住,而是給他們壹個生存的環境,暫時供他們吃住,讓他們學壹門手藝求生。
  年幼的苗旭進入了戲班,在演戲上很有心得,是那種奧斯卡影帝級別的人物。他悲傷的時候,可以大笑,喜從心來,他高興的時候,也能做到大哭,悲有心生。這壹次能夠如此順利,他的表演功不可沒,將壹個失去至親將軍的兵卒的那股悲痛仇恨的表情,演繹的淋漓盡致。
  苗旭在確定不認跟蹤之後,返回了軍營,將情況如實的稟告。
  杜荷淡然的聽著,勝負已定。
  契苾何力的死,自然是假的。死去的人,不過是前些日子抓來的俘虜,杜荷從其中找到壹個臉型膚色與契苾何力大致想象的人物,交給了李雪雁,讓她將俘虜打扮成契苾何力的模樣,然後再將俘虜的腦袋砍下來。
  李雪雁的易容術巧奪天工,經過他偽裝的俘虜,跟契苾何力幾乎是壹個模子印出來的,大到樣式臉型,小到發型黑痣,無不壹模壹樣,別說是杜荷認不出來,就算是契苾何力本人,也覺得自己這是在照鏡子。
  編了這麽壹個感人的故事,侯君集、大度設在不上當,就沒有天理了。
  杜荷找到了李績,表示出了進攻之意。
  這也是杜荷與李績商議時,決定采用的戰術。他們打算壹戰而勝,但為了能夠讓薛延陀,讓大度設壹往無前的踏進他們的陷阱,還需要做最後的努力。
  糧草沒了,怎麽辦?
  撤,這是最好的辦法。
  但是唐軍撤,薛延陀就會追嗎?
  肯定不會。
  因為唐軍還有十日糧食,現在的唐軍還是擁有壹戰之力的,大度設沒有傻到在這種情況下與唐軍速戰速決。關鍵的問題在於,唐軍不能撤,而薛延陀可以不追,已經完全的占據了戰局的主動。
  原因何在?
  李績、杜荷率領的這支唐軍的主要任務並不是破敵,而是鉗制薛延陀的十萬主力大軍。壹但李績、杜荷撤退,也就意味著這十萬主力大軍騰出了手腳,可以正大光明的去收拾余下的四路唐軍了。
  故而李績壹但撤軍,直接會導致此次征討薛延陀的失敗。
  撤不得,唯壹的辦法就是攻了,只要能夠在十日之內戰勝薛延陀,取了薛延陀的牛羊物資,那壹切問題都能得到解決。
  所以除了逃,戰也是壹種辦法。當然唐軍必須在有限的幾日之內取得勝利。
  若不能取勝,糧草告急,那等候的就是失敗了。
  唐軍不願意坐以待斃,更不願意就這樣撤退,致使唐朝的北伐大軍,全軍潰敗。
  在李績的親自帶領之下,近八萬唐軍勇士,針對薛延陀展開了瘋狂的攻勢。
  如果指揮的是侯君集,李績斷然不敢如此冒險,可是大度設就另當別論了。
  大度設指揮三軍作戰的能力與侯君集相差遠遠不止壹個檔次,也無法與李績相比。
  面對李績的猛攻,大度設顯得束手束腳,完全施展不開。
  大度設最初還有對攻幾戰的意思,到最後只能被動的防守了。
  大度設心中生怒,卻不認為是自己的能力不足,而是遇上了誓死壹戰,加持了各種屬性力量的唐軍。
  不知疲倦,不知生死的血戰了六日。唐軍終於退了,作為攻擊的壹方,在付出比守軍更少的傷亡情況之下,緩緩的選擇了退去。
  唐軍撤了,撤的極為迅捷。
  沒有糧草,速戰不得,自然要退。
  強撐,只會落個全軍覆滅之局。
  杜荷受命為殿後軍的職位,負責阻截薛延陀的追兵。
  大度設當然不會放過這千載難逢的時機,唐軍的糧食勉強維持十日,但經過六日連續不斷的對戰,將士的體力消耗過巨,食量也會相印著增大。這六日的強攻,足以消耗完十日之糧。
  大度設為了擴大戰果,出動了所有的兵馬,南下追擊。
  大軍浩浩蕩蕩,猶如壹條長龍,張牙舞爪的撲向了撤退的唐軍。
  薛延陀的速度確實名不虛傳,只是追擊了壹天壹半,遍已經逼近了杜荷所在的殿後軍。
  “撤向賽音山達河……”杜荷做出逃竄的樣子,打算利用那裏地形上的優勢,迎擊薛延陀的軍隊。
  當大度設聞訊得知殿後軍是杜荷之後,立刻興奮的高聲大叫起來,唐軍已經走投無路了。以三軍副帥來做殿後指揮官,無疑是狗急跳墻之舉,只要擊潰杜荷這支殿後軍,唐軍必然陷入全軍覆沒的局面。
  看著西邊的太陽西下,大度設誌得意滿的高呼道:“明日太陽升起的時候,我將擒杜荷與馬前,讓他為我牽馬而行……”杜荷不論是在大唐還是草原都是公認的年輕壹輩,最出色的才人,無人可比。
  大度設便是不服,他承認杜荷武藝在他之上,但覺不認為歷經沙場十數載的自己,在軍事上會輸給杜荷這個只打了幾戰新兵蛋子。今日便是證明他勝過杜荷之時……
  他喝令三軍,尾隨在杜荷後頭,緊緊逼近。
  不知是有意無意,杜荷在賽音山達河上遊處,被薛延陀軍追上了。
  面對氣勢如虹的七萬大軍,杜荷率領的兩萬五千殿後軍顯得有些寒磣。
  輸人不輸陣,杜荷背著易水列陣,旗幟鮮麗,壁壘分明,擺出了當年韓信戰趙王時候排列的背水之陣,表示出了壹往無前的決死之意。
  大度設也有點見識,躍馬揚鞭笑道:“這是八百年前漢人中的壹個叫韓信的奇人創的陣法,叫背水之陣。陣法很是厲害,只不過布陣之人臨陣經驗不足,卻和實際戰況頗有不切合之處。要知道行軍作戰不是壹成不變。韓信當年能勝,是因為他藏有後招。現在唐軍在潰逃之中,杜荷卻照搬古戰陣,實在是可笑。唐軍糧草告急,真是走投無路了,以為我大度設是那個愚昧的趙王嗎?聽我的命令,剿殺這股唐兵,收取勝果……”
  周圍的戰士們發出了咆哮,宛如千萬只狼壹起嗥叫!
  薛延陀的兵卒,毫無畏懼下殺向了杜荷所布置的營盤。
  杜荷也適時的下達了迎擊的命令。
  隨著兵刃碰撞的聲音響起,雙方的騎兵正面接觸,大塊的鮮血和屍體從馬背上落在地下,隨即被無數戰馬踏成了肉泥。
  大度設懂得壹些漢人文化,但不精通。他打仗大多憑借那種經驗,以及活用薛延陀騎兵的長處。杜荷確實作戰經驗不足,然而他卻在李世民、李靖、李績等三位兵法大家指點下成長的。
  他排兵布陣的能力比不上侯君集這樣的名將,對付並不精於此道的大度設卻是綽綽有余。
  初時還感覺到有些生手,畢竟是第壹次打這種陣仗。可惜大度設不是侯君集,並沒有察覺其中破綻。
  久而久之,隨著背水陣的不斷變陣,他指揮的也越來越順手了。
  背水之陣在杜荷的統禦下就如活的壹樣,將陣法的精髓都體現了出來。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