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章 靈感,總是來得不經意
學霸的黑科技系統 by 單身老憨
2019-1-21 10:32
過了好壹會兒,陸舟才敲下了壹行字,問道。
老先生打字速度很快,等不到五分鐘,便對他的問題作出了回復。
說到最後,老先生甚至語氣輕松地和他開了個玩笑。
只不過,陸舟卻並沒有這麽樂觀,根本笑不出聲來。
可能是因為他並沒有體會過那種在量子世界的迷宮中,幾十年如壹日的鉆研的感覺,所以並沒有培養出壹名理論物理學家在面對未解之謎時必須具備的幽默精神。
壹個問題想不明白,並不會讓他沮喪。
但如果壹項研究看不到盡頭,又看不到未來,很難讓他不產生煩躁的感覺。
是的,這個課題帶給他的便是這種感覺。
哪怕隊伍裏有著壹位諾貝爾獎大佬,也無法用肯定的語氣,給他畫出壹條可靠的路徑。無數種方法擺在面前,他們能做的也只是比較可能性的大小。
不像他研究的那些數學問題,錯的就是錯的,對的就是對的。審稿可能需要時間,但最終壹定能為他的努力畫下壹個句號。
而讓陸舟感覺煩躁的,不僅僅是他所從事的這個課題所面臨的困境,整個理論物理學界的困境都在這裏。
理論的發展與實驗遠遠脫節,構建這座大廈甚至並不是什麽嚴謹的實驗數據,而是壹條條沒有經過實驗檢驗、甚至是幾十年內根本無法檢驗的東西。
基於被證明的理論和有限的現象提出猜想,然後用數不盡的猜想構建壹個模型,理論物理學所仰仗的“標準模型”,大概就是這麽壹種“不靠譜”的東西。
六十年代超對稱輪提出,八十年代弦理論興起,然而前幾年才在實驗室中找到上帝粒子,理論物理學界匆匆宣布進入“後標準模型”時代,還沒來得及興奮兩年,大亞灣的中微子壹個振蕩,又差點duang的壹下讓標準模型推倒重來。
陸舟可以理解,弗蘭克老先生為什麽如此執著在超對稱論上,如此迫切的想要找到超對稱粒子。
這份執著絕對不是因為什麽賭約那麽膚淺的東西,而是因為超對稱論如果不成立,標準模型的漏洞就無法補上,基於超對稱論基礎上建立的弦論也將崩盤……
如果這些事情壹旦發生,壹定會有不少人,問他們壹句紮心的話——“妳們這半個世紀,究竟都在幹些什麽?”
如果理論物理學像新聞壹樣就好了。
今天發現了這個,明天推翻了那個,後天又實錘了這個,每壹天都是新的壹頁……
但事實上,但凡細心的人都可以發現,幾乎所有理論物理學家在公開描述壹個新穎的觀念時,都會在自己的話中加上壹個“可能”這個單詞。
關於暗物質的推測,陸舟也不知道自己的推測究竟是否正確。
兩種理論都有成立的可能性,但得出的結論卻是天差地別,如果他有確鑿的證據能將對方的理論駁倒,他壹定會毫不猶豫地拿出來,說服弗蘭克先生,但很可惜他沒有。
只能等待實驗去檢驗了。
猶豫了壹下,陸舟擱在鍵盤上的雙手終於動了,敲下了壹行字。
點擊,發送。
遠在太平洋的另壹邊,坐在副駕駛位上,等待著回信的弗蘭克教授,忽然哈哈大笑了起來,把坐在他旁邊開車的博士生給嚇了壹跳,
趕緊減慢了車速,那博士生瞄了眼電腦,問道:“怎麽了?”
“沒什麽,”弗蘭克老先生搖了搖頭,關上了筆記本的蓋子,笑著說,“我和妳說的那個華國小夥子還挺幽默。”
……
雖然最後開了個玩笑,但陸舟的心情卻並不算好。
盯著電腦中的文件看了好久,又看了眼旁邊那疊幾乎寫滿的A4紙,他雙手抓著頭發,滿臉都是浮躁。
兩線作戰似乎是個錯誤的選擇,壹邊是數論,壹邊是泛函分析和群論,每壹個問題都讓人頭大
而且這還不是最難受的,最難受的是弗蘭克先生在對稱場外引入額外維的操作,實在是缺乏數學上的美感,明明按照他的那套觀點,從暗物質的角度來解決這個問題,很多在數學上解釋不通的問題都可以避免。
如果從暗物質的角度出發,每壹個Z/PZ的生成元都能被映射到exp這樣的函數上,龐特裏亞金對偶問題也可以得到妥善的解決……大概?
總之在數學上的直覺告訴他,這種可能性很大,和完善這套理論的工程量壹樣大!
靠在了椅子上,陸舟望著天花板,大腦裏不斷徘徊著那些符號,連馬上要去吃飯的事兒都忘了。
群論…
群論……
要是這群論的問題和數論壹樣簡單就好了……雖然數論也不算簡單。
等等,群論?!
陸舟眼睛壹亮,忽然腦中靈光壹閃。
這壹閃而逝的靈光並沒有照亮750GeV特征峰下的陰影,而是意外地亮在了波利尼亞克猜想的頭頂上。
從椅子上壹把坐了起來,陸舟手中轉著筆,大腦轉得飛快。
群論是個很強大的工具,不但和泛函分析中的希爾伯特空間並列為量子力學的兩大理論神器,在數論中、尤其是針對無限的素數問題進行研究時,更是往往能發揮奇效。
比如,任何基礎數論的老師,在第壹或者第二堂課上都會提到的壹個很經典的範例——費馬小定理。
這條定理有很多中證明方法,其中公認最簡潔證明方法,便是用群論證明的。
至於有多簡潔,標準字體甚至只需要三行就能做到。
即,若α和p互素,由Euler定理有α^φ≡1,但φ=p-1,故α^≡1,兩邊乘以α即可得結論:當α是自然數,p是素數時,有α^p≡α。
是不是很簡單?
事實上,費馬小定理只是歐拉定理中的壹個特例。
不過用歐拉定理,依舊可以用群論的方法解決,而且全部證明過程用不了半頁紙。
這段時間裏,陸舟在思考波利尼亞克猜想證明的時候,思路壹直在如何對篩法的拓撲學原理進行補充上,如何將K=1形式推廣到無窮大的自然數上,卻沒有考慮過運用其他的數學方法……
事實上,Arxiv網站上的很多論文,這大半年來也是在幹同樣的事情,嘗試改進他的方法,然後在此基礎上解決波利尼亞克猜想。
然而,連陸舟自己都沒有想到,自己竟然從壹個毫不相幹的物理課題中得到了啟發。
救出這位被巨龍困在城堡裏的公主方法,並不是給這把曾經斬過壹頭小龍的寶劍附魔,而是應該取下背在他背上的那柄長弓。
指間的圓珠筆轉得越來越快,最終嗖的壹聲飛了出去,“啪”的打在了臺燈上。
沒有去撿,陸舟忽然長嘆壹聲,趴在了桌子上,有些懊惱地感慨道。
“疏忽了……這條思路,說不準還真行得通!”
靈感壹來,思路如尿崩,擋都擋不住!
將“750GeV”的事情暫時放在了壹邊,陸舟二話不說從抽屜裏扯出來壹張嶄新的A4紙,順著這條新思路,開始認真鉆研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