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98,崛起從敲微軟竹杠開始

臨江仙

都市生活

夜深人靜,好不容易忙完了壹天的工作,陸逸明打算洗洗睡。
電話鈴聲響起。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六百八十六章 沖,世界第壹梯隊!

重生98,崛起從敲微軟竹杠開始 by 臨江仙

2023-12-17 10:33

  王行不知道陸逸明說的是不是真心話,但是這其實不重要,只要陸逸明真的能夠投資把這個科技館建起來,那比什麽都強。
  “小包啊,妳看看丁高、母光、周琨他們三個人今天在不在單位,在的話就把他們叫過來。”
  “好的。”
  包梓鈞微微點頭,然後離開了。
  過了十幾分鐘,他帶著三個人進來了。
  丁高是慣性技術和精密儀器專家,長期從事制導武器的陀螺儀、加速度計、慣性平臺系統等的研制工作。
  母光則從事光學和應用光學、圖像科學、光學設計及光學信息處理技術的研究。1983年研究成功用黑白膠片折攝彩色圖像的技術。
  周琨是激光與光電子技術專家,國家光學學會理事長,從事的是激光與光電子學的研究。
  經過介紹,陸逸明才值錢眼前的這些都是專業領域的頂級大佬,頓時客氣得不得了。
  “各位老師好。”
  這三人,那可都是院士級別的,要不是王洪生帶陸逸明過來,陸逸明基本上沒什麽機會能夠接觸到他們。
  面對陸逸明這個亞洲首富,三個人也很客氣。畢竟他們搞研究的,需要大佬投錢啊。光靠國家撥款,做實驗都夠嗆。
  壹番交流之下,陸逸明開口說道:“各位,我打算成立夏國光學工程學會,請妳們三位,還有王老壹起當這個工程學會的顧問,不知道幾位意下如何?”
  在發達國家,成立各種學會和工會是非常普遍的事情,幾乎各行各業都有。陸逸明也打算效仿。
  壹旦有了學會,那就等於是有了壹個組織,資源和人才能夠整合流通,遇到難題也能壹致對外。
  然而,丁高他們對陸逸明的這個提議,卻似乎並不感冒。
  “這個恐怕我們沒時間啊,工作太忙了。”
  “是啊,我手裏面現在還有好幾個研究課題呢,也沒精力再去參與其他的事情啊。”
  對於他們這種層次的人來說,手裏面那是要承擔國家任務的,哪兒還有空去管什麽學會?
  這也是夏國這類專業組織少之又少的原因。
  真正有本事的人都太忙了,而這種學會沒有行業大佬牽頭又做不起來。
  面對三個人的推辭,陸逸明解釋說:“三位,妳們誤會了,這個學會絕對不會占用妳們的時間,妳們不用來打卡上班,就是掛個名而已,學會我會派專業的團隊進行管理。每個月的工資都會直接打到各位的銀行賬戶裏,絕對不會有任何麻煩。”
  聽陸逸明這麽壹說,三個人都用奇怪的眼神看著陸逸明。
  那眼神裏面就三個字。
  “妳圖啥?”
  王行都忍不住直接開口詢問了起來:“妳成立這個學會是為了什麽呢?”
  陸逸明笑著說:“成立光學工程學會的目的,是為了推動咱們夏國的光學產業發展,我雖然是個外行,但也想為我們國家的光學研究出壹份力。”
  見陸逸明如此誠意滿滿,王行和其他三位院士,便也不再拒絕,只能答應了這個邀請。
  每個月啥事也不用幹,白領壹份工資也是挺好的。
  而對於陸逸明來說,花這個錢是壹點也不虧的。
  畢竟搞光刻機,若是遇到了什麽難題,厚著臉皮找幾位大佬“顧問”壹下,妳們總不能對我的問題棄之不顧吧?
  搞科研攻關,花錢能解決的,對陸逸明而言,那都是小事了。
  關鍵時刻找不到能解決問題的人,那才是真正的大麻煩。
  過了幾天,陸逸明出資給夏科院蓋光學科技館的事情,很快就被人知道了。
  外人都不知道實情,只覺得是陸逸明這家夥當了亞洲首富之後膨脹了,錢多到不知道怎麽花,跑去蓋什麽科技館。
  而實際上,陸逸明之所以要滿足王行的願望蓋科技館,除了確實算是回報王行之外,還有千金買馬骨的意思。
  或者更加直接壹點,陸逸明把這個科技館當做是敲門磚,壓根就沒想過賺錢不賺錢的事情。
  就好像那些個地產公司,全都熱衷於搞足球隊,難不成真是這些有錢的資本家對足球愛得深沈嗎?
  別搞笑了,每年花幾個億養著壹群廢材,這錢拿來養嫩模不香嗎?
  無非是有人喜歡,所以投其所好,有利可圖罷了。
  而陸逸明現在做的,也是同樣的事情,比起養足球隊,陸逸明對於蓋科技館其實並不怎麽抵觸,畢竟這也是在宣傳科學嘛。
  在京城待了半個月,陸逸明不是在撒幣,就是在前往撒幣的路上。
  甚至還抽空坐飛機到了吉省,去參觀了壹波長青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王行是長青光機所的第壹任所長,就是這個地方,在他的帶領下,夏國的光學事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當然,參觀不是主要的,這次過來,陸逸明是奔著挖墻腳來的。
  雖然王行已經不是這裏的所長了,可畢竟是祖師爺嘛。
  長青光機所裏的人,有壹個算壹個,哪個不是王行的徒子徒孫?
  所以陸逸明是壹點也沒客氣,直接給了林本堅壹份名單,讓他去挖人。
  林本堅看著手裏長長的名單,有些尷尬:“陸總,這些人都挖過來?”
  “有多少挖多少。”
  “這樣不太好吧。”
  “哼,有什麽不好的,我花了這麽多錢,難道真的是為了做好人好事嗎?總得讓我回本吧?總之妳放心大膽的挖人,待遇什麽的,直接擺出來就是,我看誰敢嗶嗶。反正只要我們不尷尬,尷尬的就是別人。”
  陸逸明說得斬釘截鐵,畢竟他買路錢都掏了,總不能空手而歸。
  這樣做的結果就是,陸逸明剛從長青光機所回到京城,長青光機所的所長賈平就打電話過來找王行告狀了。
  “王所,這個破曉光學也太過分了,妳得幫我做主啊。”
  這壹嗓子,直接把王行給嚇了壹跳,還以為陸逸明他們背著他做了什麽傷天害理的事情,連忙問道:“怎麽了這是?”
  賈平吐槽說:“王所,這個破曉光學正在瘋狂從我這挖人妳知道不?今天壹上班我這辦公室裏放著十幾份辭職信,我人都麻了!”
  聽說是挖人,王行卻是笑了:“陸逸明正在幹壹件利國利民的大事,讓他挖幾個人就挖幾個人唄,又掉不了幾塊肉。”
  賈平叫苦道:“老所長妳有所不知,陸逸明他哪裏是挖幾個人啊,按照他那個挖法,咱們光機所都快沒剩下幾個人了,總不能到這就徹底斷了根吧?光機所以後還開不開啦?”
  壹番了解之後,王行才無語的發現,陸逸明挖人有多很,直接開出十倍乃至二十倍的薪資,只要點頭,就安排在中海落戶,還要送房子——至少二百平米起步的五居室。
  拿這條件來考驗科研工作者,哪個科研工作者頂得住這考驗?
  因此光機所的人才,從帶隊的導師到普通的“科研狗”,都基本上被陸逸明和林本堅給拐到破曉光學去了。
  要知道,壹家研究所,最重要的財產絕不是什麽儀器設備,而是能使用儀器設備的人。
  儀器設備花錢,總能買得到,可人才就不是花錢能買到了。
  尤其是在光機所的研究員,哪個不是在物理和數學上面極有天賦的天才?
  而那些經驗老道的導師,壹旦被挖走,就等於讓光機所失去了造血能力,從此“後繼無人”了。
  想當初,長青光機所剛建立時還只是壹家儀器館,之後才更名為光學精密儀器所。
  而如今的所長,就是當年的壹位“小同誌”,他跟著王行從無到有打拼了半輩子,才有了長青光機所現在的輝煌。
  不僅在國內是首屈壹指的光學科研機構,就算放眼世界,也絕不是什麽無名之輩。
  至少偶爾開開國際光學學術會議什麽,也是可以接受到邀請的。
  可眼下陸逸明居然打起了光機所的主意,揮舞著鋤頭瘋狂挖光機所的墻腳,這就讓所長有點不能忍了。
  得知這壹情況,王行哪裏還坐得住,當即打電話把陸逸明給叫了過來。
  “我剛剛接到長青光機所賈所長的電話,妳這家夥,拿著雞毛當令箭,妳這是想把光機所搬到中海去啊。”
  陸逸明壹聽是這事兒,卻是壹點兒也不虛,揶揄道:“我倒是也想哦,要不……”
  不等陸逸明說完,王行當即打斷他說:“妳還真是敢想!”
  這種事,王行自然不可能答應,畢竟光機所的很多研究項目,同樣非常重要。
  若非陸逸明是為了搞光刻機,王行早就翻臉了。
  要知道他的話可是能夠上達天聽的,而且長青光機所這樣的國營科研機構,私營企業想要從裏面挖人,談何容易?
  光是轉檔案就能把妳卡得死死的。
  說白了,還是王行給陸逸明和破曉光學開的綠燈。
  只是王行低估了陸逸明不要臉的程度,才在這上面吃了大虧。
  面對吹胡子瞪眼的王行,陸逸明依舊是樂呵呵的,壹臉惋惜地說道:“好吧好吧,那就這樣,我不挖了,這總可以了吧?”
  嘴裏雖然罵得厲害,但是對於陸逸明願意把錢投在科研領域,王行還是很高興的,也願意給他開後門。
  因此罵完之後,轉移話題說:“關於研制第四代光刻機,妳有沒有把握?”
  前三代光刻機,可以說是繼承的關系,本質上沒有變,就好像從汽車誕生以來壹百多年,發動機變速箱地盤三大件壹樣沒變過。
  但是陸逸明要做的第四代光刻機,卻幾乎完全推翻了前面三代的技術路線,就好像新能源汽車取代燃油汽車那樣顛覆的改變。
  所以,關於能不能成功這個事情,王行還是很關心的。
  見聊起了正事,陸逸明也不再嬉皮笑臉,表情變得嚴肅認真起來:“把握是有的,雖然不多,但不拼壹回,我不甘心。”
  原本的歷史上,荷國那個充斥著郁金香的國度,ASML公司之所以能戰勝光刻機的舊日王者尼康,靠的其實就是林本堅和沈浸式光刻技術。
  這壹次,林本堅已經被陸逸明給截胡過來了,ASML的發展速度肯定會被拖慢,但後續怎麽辦,還很難說。
  總而言之,這是壹次機會,夏國的光刻機技術想要翻身,就必須抓住這個千載難逢的機遇。
  陸逸明就和王行聊起了光刻機的發展歷程。
  畢竟是光學領域的專家,雖然已經退休了,但王行還是經常抽時間了解最新的技術前沿。而且作為過去那個時代的親身經歷者,王行對於光刻機的演變也有著更為深刻的了解。
  王行對陸逸明說道:“第壹、二代的光刻機,曝光方式基本上就是接觸接近式,使用光源分別為436納米的g-line和365納米的i-line,接觸式光刻機由於掩模與光刻膠直接接觸,所以易受汙染,而接近式光刻機由於氣墊影響,成像精度不高。”
  “我記得那時候還是六十年代初,當時的夏國太窮了,很多地方甚至在鬧饑荒,大家飯都吃不飽,否則想要追趕的話,很容易就能追上。”
  陸逸明點頭,也覺得有些可惜:“是啊,在科研領域,沒錢真是寸步難行,壹步慢步步慢,導致我們今天只能花十倍乃至百倍的代價,去彌補差距。甚至遇到壹些難以繞開的專利壁壘,更是只能徒呼奈何,搞科研太難了。”
  “但是再難也要搞,因為今天不做,以後再做,花費的代價只會更大。”
  王行對陸逸明的話十分認同,對他的決心和誌氣,更是極為欣賞。
  “第三代為掃描投影式光刻機,利用光學透鏡可以聚集衍射光提高成像質量將曝光方式創新為光學投影式光刻,以掃描的方式實現曝光,光源也改進為248納米的KrF激光,實現了跨越式發展,將最小工藝推進至180-130納米。到了這個階段,想要追趕就比較難了。”
  陸逸明則是回答道:“其實更難的是第四代,步進式掃描投影光刻機,最具代表性的光刻機產品,1986年由ASML首先推出,采用193納米ArF激光光源,實現了光刻過程中,掩模和矽片的同步移動,並且采用了縮小投影鏡頭,縮小比例達到5:1,有效提升了掩模的使用效率和曝光精度,將芯片的制程和生產效率提升了壹個臺階。”
  “如今業界普遍認為193納米光刻無法延伸到65納米技術節點,而157納米將成為主流技術。然而,157納米光刻技術遭遇到了來自光刻機透鏡的巨大挑戰。眼下,歐美諸多列強的眾多研究者,都在157納米浸入式光刻面前躊躇不前,而我們破曉光學已經看到了希望。”
  聽說破曉光學看到了突破157納米的希望,王行頓時就激動了起來。連忙問道:“什麽希望?趕緊跟我說說。”
  他剛才都還在擔心陸逸明這麽大張旗鼓,最後能不能取得成功。
  要知道,全世界研究光刻機的公司不少,而且都是歐美發達國家的高科技公司,陸逸明除了錢多之外,根本就沒有任何優勢。
  但是科技這玩意兒,並不單單是砸錢就能夠解決問題的。如果砸錢就能解決壹切問題的話,那這個世界上也就不存在問題了。
  可陸逸明卻給他帶來了驚喜,說研究已經有了希望,這可把王行給激動壞了。
  不過,王行馬上又反應過來,訕訕地說道:“不好意思,是我太激動了,如果涉及到妳們公司的商業機密的話,那我就不問了。”
  雖然心裏面很好奇,但是王行做人還是懂分寸的,絕對不會倚老賣老胡攪蠻纏。
  不過,陸逸明卻很坦誠,說道:“王老說的哪裏話?什麽商業機密不商業機密的。就算是商業機密,那我也不會對妳隱瞞的。若是連妳這樣的老壹輩科學家我都信不過,這世界上還有值得信任的人嗎?”
  反正林本堅要搞沈浸式光刻技術這件事,就算陸逸明現在不說王行也會通過包梓鈞教授這位弟子知道,遲早的事情罷了。
  因此陸逸明根本就沒有對王行保密的必要。相反,如果能夠把這件事情對王行坦白,說不定還能夠得到王行更多支持。
  想到這裏,陸逸明如實說道:“跟我壹起來的那個林本堅,原本是TSM邰玨的資深處長,他之前曾提出了193納米浸入式光刻的概念。按照他的理論,193納米光波在水中的等效波長縮短為134納米,壹旦研發成功,我們就能讓光刻機的精度直接超越157納米這個極限,甚至在這壹基礎上,繼續研究,將芯片的加工精度,推進到100納米以下!也正是因為他的這個方案,我才決定投資他的。”
  王行只是聽說陸逸明要采用完全不同的方法來研究光刻機,但是具體的情況卻不清楚。現在陸逸明直接說了出來,他震驚之余,更多的事欣喜。
  “也就是說,如果這個方案能夠走通,夏國在光刻機領域就能夠實現彎道超車,進入全球第壹梯隊?”
  陸逸明說:“是的,這個方案我已經申請專利了,只要能夠做出來,我們就是世界第壹!”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