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系統不正經

瘋神狂想

都市生活

大美院陶研中心大樓之內,陶藝勻工作室之中,壹群年輕人正在熱火朝天的工作!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七百八十壹章 振奮壹下國人精神

我的系統不正經 by 瘋神狂想

2023-12-17 10:39

  這些天,隨著銹跡被去除,很多暴露出來的銘文,已經被陳文哲大體翻譯了出來。
  認出這銘文之中的字,並沒有陳文哲想象當中的那麽難。
  這全要感謝我國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傳承有序,沒有斷代。
  就是因為傳承有序,很多東西都是可以借鑒的,這才會讓,這份幾千年前古人留下的古篆書,很容易就可以解讀。
  因為它跟現在的很多簡體字,都有著相同之處。
  壹脈相傳,就算只是看字形,也能認出壹些。
  博物館之中的那件盨銘:“天命禹敷土,隨山浚川,乃差地設征”。
  而這壹件內部的壹段銘文,應該是:“天命禹敷土,隨山刊木,奠高山大川。”
  這是陳文哲能夠認出來的銘文,其他的還有壹段:“禹別九州,隨山浚川,任土作貢。”
  如果是去長安之前,看到這些文字,陳文哲也就知道,這是紀錄的大禹治水的故事。
  可是現在不同了,他讀過尚書。
  要了解這些文字,還應參看《尚書》,因為尚書裏面的很多內容,跟這件青銅器刻錄的銘文,很相似。
  比如《尚書》中的《禹貢》:“禹敷土,隨山刊木,奠高山大川。”
  這壹段就少了兩個字,天命!
  這壹整篇銘文,堪稱壹篇政論性質的散文。
  其文辭、體例在兩周金文中前所未見,卻與現存《尚書》等古代文獻,十分接近。
  這要說尚書內記錄的這些內容,跟燹公盨內的金文沒有什麽關系,誰會相信?
  其實還有很多證據,比如《詩·長發》:“洪水芒芒,禹敷下土方。”
  這所用的詞語,都互相類似。
  銘文中,禹的傳說,與《詩》、《書》是壹致的。
  過去著錄的古文字材料,有關禹的很少,只有秦公簋提到“禹跡”,叔夷镈、鐘述及成湯伐夏,“鹹有九州,處禹之堵(都)”。
  至於治水的事跡,這是第壹次發現。
  秦公簋等都屬春秋,燹公盨則早到西周,成為大禹治水傳說最早的文物例證,這對於國內古史的研究有很大的意義。
  其實,這裏面還牽扯到另外壹步著作《禹貢》。
  《禹貢》是中國古代名著,屬於《尚書》中的壹篇,其地理記載囊括了各地山川、地形、土壤、物產等情況。
  大家知道,《禹貢》這篇文字,近代學者多以為成書很晚,《書序》更是被人懷疑。
  現在證明,其文句與銘文相同,特別是“隨山浚川”全同於《書序》,實在是令人驚異。
  現在陳文哲倒是懷疑,《禹貢》內的很多內容,應該是出自他眼前的這尊燹公盨。
  雖然陳文哲沒有把這件燹公盨內的銘文,全部翻譯出來,但是,大體的銘文是這樣的。
  禹別九州,隨山浚川,任土作貢。天命禹敷土,隨山刊木,奠高山大川。
  看看這些語句,幾乎就跟論語中《禹貢》的壹部分內容,壹模壹樣了。
  之前,對《禹貢》的作者說法不壹,而王國維在《古史新證》中認為,《禹貢》為周初人所作;
  史念海在《論〈禹貢〉的著作時代》壹文中,則據《禹貢》中有“南河”、“西河”之稱,認定作者為魏國人;
  顧頡剛認為,出自戰國時秦國人之手;
  此外,還有日本學者內藤虎次郎的戰國末至漢初說。
  《禹貢》雖然托名為大禹所作,其實卻是戰國後的作品,這個現在應該是公認的。
  只不過,不管作者是誰,但是其內的內容來處,卻很值得考究。
  以前的學者都以為,《禹貢》為夏朝史官,甚至是大禹本人的著述,現在早已為學界所否定。
  但是,這些推測現在看來,也不壹定就是錯的。
  這本書,就算不是夏朝史官所著,可是它的來處,恐怕就是壹些夏朝史料。
  那些史料,現在看,到是失傳了。
  但是,在戰國時期呢?在更早起之前呢?就算是在戰國之後,也許還有流傳呢!
  這些誰也不知道,誰也不知道這些史料,到底是什麽時期斷代的。
  陳文哲也就只有這麽點本事,他也就能推理出這些成果。
  畢竟,他也不是研究歷史的,最多也就知道壹些藝術界的歷史。
  所以,這東西要想發揮作用,振奮壹下國人精神,駁斥壹些國內外無知之輩對於華夏先祖的否定,還是需要大美院出面。
  當然,就算是大美院的歷史系也不壹定能行,他們很可能就支撐不起這種研究。
  到最後,肯定會變成整個大海市,甚至是成為國內文化界的壹件盛事。
  要知道,之前發現的那件燹公盨,已經在國際上開過三次研討會了。
  快過年了,什麽事情都要等到過年之後再說。
  這壹天沒事情做的陳文哲,再壹次來到銅器廠。
  因為他在修復燹公盨的同時,也制作了壹些泥範,今天正好是出成品的時候。
  這壹次他制作的銅器,可不止是青銅鐘,還有青銅鼓、青銅編鐘等等打擊樂器。
  就連頌缽,他都制作了壹批。
  這些東西,只要留下他的名字,就能賣錢。
  所以,既然做了,就多做壹些,也能增加壹些壹念堂的產品。
  當然,他最重視的還是暮鼓晨鐘,鐘鼓各式兩套。
  他留下壹套,其中壹件景雲鐘,會送上金牌拍賣行拍賣,至於另外壹只銅鼓,自然是賣給城隍廟景區管委會。
  做了這些之後,陳文哲以後是不打算再做這些東西了。
  所以,這壹次他要價也比較狠。
  當然,就算是上壹次,要價也不便宜,那件被城隍廟管委會買去的景雲鐘,作價壹千二百萬,就是比那十八座羅漢像,稍微便宜了壹些。
  而就算是這樣,城隍廟管委會還樂得屁顛屁顛的。
  這最後壹只銅鼓,他們出價也不低,最終經過協商,給了五百萬。
  仿制壹只普通銅鼓,就算是粵鈺青銅器的傳人,最多也就要個兩三百萬。
  之所以給陳文哲這麽大的優待,肯定是有原因的。
  壹個是拔頭籌,他們需要吃第壹口的轟動。
  再壹個就是希望陳文哲,最近不要再繼續向外賣鐘鼓了。
  人家也沒有要求以後不賣,也就是要求年前,或者是之後半年,不要再向外出售高仿景雲鐘。
  這本來就是陳文哲打算好了的,所以他也沒有拒絕。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