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八十九章 百煉環首刀
我的系統不正經 by 瘋神狂想
2023-12-17 10:39
陳文哲壹邊走壹邊看,這座洞穴不寬,但是很長,此時裏面裏層層疊疊,堆放的絕大部分都是金器。
在這裏,因為金器數量最多,反而顯得最普通。
偶爾出現壹件銀器,就顯得更加不同凡響。
剛走了壹會兒,陳文哲就又發現了壹件好東西,這是壹只銀鑒,也是壹個小盆!
不用說,這只銀鑒之上也有銘文。
這東西高11.4厘米,口徑74.7厘米。
折沿,口沿下有兩環,短頸,平底,素面。
腹下部有壹周折線,左旋臥刻陰文篆書“宦眷尚浴銀沐鑒容二石壹鬥五升重十八斤十兩第壹禦”,表明其是沐浴用具。
看到了這麽兩件東西,陳文哲哪裏還能猜不出,這是挖了壹位王侯女眷的墳墓?而且這女人的身份等級絕對不低。
放下這只銀鑒,隨手拿起壹只魚龍形的金帶鉤。
魚龍形的金帶鉤還是很漂亮的,它長3.5厘米,為魚龍形,屈體盤臥在圓鈕之上,富於動感。
帶鉤上的龍口內吐壹長舌,向後彎曲成鉤。
體上鑲嵌壹顆綠松石,創意新穎,精致異常。
這是古人束衣用帶,帶鉤便是用於扣接束腰革帶的鉤。
帶鉤是古代貴族、官僚以及文人,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用具。
裝飾華麗、式樣奇特、獨具匠心的帶鉤,也是古人相互炫耀,顯示身份和地位的重要裝飾品。
除了這種魚龍形帶鉤,還有鵝首形金帶鉤。
這邊放置了2件鵝首形金帶鉤,這種帶鉤長3.l厘米,鵝昂首挺胸,屈頸成鉤,鉤體上飾變形羽紋。
鵝頭上鑲嵌物雖已脫落,仍神態逼真。
其實這些還不是最顯眼的,最顯眼的是如同現代腰帶壹樣的金帶扣。
這種金帶扣從正面看,跟現在使用的腰帶,已經壹模壹樣。
這種金帶扣每塊帶板長13.3厘米、寬6厘米,扣舌長3.3厘米。
陳文哲眼前就有兩條形式相同的金扣嵌貝腰帶,這兩條腰帶放置於武器堆中,重疊放置,通長97厘米,寬6厘米。
腰帶兩端為純金鑄成的帶扣,中間由用絲帶編綴三排海貝組成的帶體,海貝中夾綴了數朵金片做成的花飾。
兩副帶扣厚度和重量不同,但尺寸和紋飾基本相同。
這種帶扣由兩塊長方形金帶板,和壹枚金扣舌組成。
其中壹塊帶板背側鏨刻“壹斤壹兩十八銖”,另壹塊側面鏨刻“壹斤壹兩十四銖”。
也就是說,這兩塊帶板,分別重275克和280克。
帶板正面紋飾采用淺浮雕,主題為猛獸咬鬥場面,壹只熊和壹只猛獸按住獵物在貪婪地撕咬,被撕咬的似為壹匹馬,正奮力掙紮;
主體紋飾的周邊,為勾喙鳥首紋。
帶板背面無紋飾,上有纖維織物附著,四邊凸起邊框,中部有兩個橫向雙環鈕。
每塊帶板的內下角,有壹略近三角形的小孔,以便扣舌穿入。
整副金帶扣制作精良,紋飾浮雕透出渾厚與大氣,動物形象生動,極具動感。
這種帶扣,壹看就是北方草原遊牧民族常用的胡式帶具。
只不過,這兩副帶扣雖然以草原猛獸搏鬥為題材,但從制作工藝、系結方式看,應為中原內地制品。
漢朝之後,應該有壹個胡漢融合的過程,出現這樣的生活用品,實在是太正常了。
從此也可以看得出來,不管是多麽久遠的古代,只有有錢人和窮人的區分,只要有錢有權,就算是在兩千年前,其生活品質也很高。
清理出來了腰帶,下面堆積的是壹批刀劍。
當然,如果不是專業人士,肯定認不出這些是刀劍。
漢代的刀劍,能夠保留到現在,已經很不容易,所以這裏面的很多刀劍品相就沒法說了。
只不過,數量多了,總有壹些保存的比較完好。
而且陳文哲也能看到出來,這些漢刀漢劍,被發掘出來之後,也是經過細心保養了的。
最起碼,原來外面應該有壹層層油紙包裹,裏面甚至還上了壹層黃油。
可惜,放在這裏的時候,肯定沒有太過小心,甚至是太過隨意,這又是幾十年過去,外層的油紙已經破損嚴重。
拿起上面壹根黑漆漆,如同燒火棍壹樣的東西。
如果不是熟讀歷史,更是了解漢刀,陳文哲絕對不會認出,這是壹把漢代的環首刀。
漢代的環首刀,可是十分出名的。
而誰能相信,這黑漆漆的燒火棍壹樣的破銅爛鐵,居然是壹把漢代流傳下來的環首刀?
這可是漢兵的代表環首刀啊,可惜品相實在是不行,根本就沒法看了。
壹把,兩把,三把,壹連清理出來了十幾把,都沒法看。
只不過,越是向下挖掘,下面堆積的環首刀,好像品相就能更好壹些。
“呃?這壹把還有鞘?”
終於,陳文哲翻出來了壹把保存完好的刀,他已經確認了,這壹堆兵器之中,沒有劍。
拿起來仔細研究了壹下,發現這是壹把保存完好的環首刀。
也許是因為配有黑漆劍鞘,所以它才能保存完好吧?
這壹把環首刀,價值可就大了。
慢慢的抽出來了壹些,看到上面的刀背,陳文哲確定了,這是刀,不是劍!
西漢時由於騎兵戰術的發展,利於劈斬的近戰格鬥兵器——刀迅速發展起來,從而取代了劍,而成為後代近戰的標準兵器。
這把漢代的刀,刀體修長,厚背直刀,長度在壹米左右。
柄的後端作為扁圓的大環,故稱為“環首刀”。
目前發現的最早的環首刀,是西漢中山靖王劉勝墓中的隨葬品,通體殘長62.7cm,由刀身、刀莖、刀首三部分組成,也是刀身細長,刀首環形。
這樣形狀的刀,能夠出現,絕對是因為東漢時冶煉技術的進步,這才使得制作更為精良的環首長刀得以出現。
陳文哲用手量了量,這把環首刀的長度超過壹米壹,刀身寬為刀背厚度的三倍。
再看刀身,其上飾有精美的錯金火焰紋,刀身上有“永初六年五月丙午造卅大刀吉羊宜子孫”十八個錯金銘文。
永初六年是公元112年,卅即將炒鋼鍛造後,反復鍛打三十層之意,這也就是平常所說的百煉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