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系統不正經

瘋神狂想

都市生活

大美院陶研中心大樓之內,陶藝勻工作室之中,壹群年輕人正在熱火朝天的工作!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壹千三百七十壹章 帝王之色

我的系統不正經 by 瘋神狂想

2023-12-17 10:40

  “千年古玉變秋葵”這句話的確切出處無從考證,但對玩古玉的人來說卻都耳熟能詳。
  這句話有多個版本,比如“千年古玉成秋葵”、“千年古玉賽秋葵”等。
  對這句話的解讀也有多個版本,但多是從古玉的色變上分析,結論的說服力有限。
  不過,卻不能否認,這是壹種現象。
  而這種現象,也恰恰說明了,就算是白玉、青玉,也有可能變成秋葵色的黃玉。
  秋葵是壹種壹年生草本植物,原產於印三,我國從齊魯、北河至粵省、南海等地都有種植。
  其花瓣為淡黃色,果實皮肉為青綠色,種子為白色。
  當然,用秋葵顏色比喻古玉色變不準確。
  戰漢之前的高古玉中,有壹些青玉和稍帶黃色的青玉,玉質十分油潤,顏色也比較深,勉強近似秋葵的顏色。
  但那是玉料的原生顏色,談不上千年古玉變秋葵。
  唐宋之前的古玉中,有許多白玉材質的玉器。
  有的顏色保持白色變化不明顯,有的雖然略帶黃色。
  但與秋葵色相去甚遠,最多可以勉強算得上接近秋葵花的顏色。
  但即使這樣,也難以貼切地解讀“千年古玉變秋葵”的意思。
  中古玉和高古玉中,與楚王墓出土過的兩件玉獅子山壹樣,玉色呈現淡黃色的現象倒不罕見,但同樣不具備普遍性。
  並且,有的古玉淡黃色並非入土後色變,而是玉質本身的顏色。
  不管怎麽樣,這裏都能證明有些黃玉不是黃玉,還跟黃玉的特性有關。
  比如東漢文學家王逸在《玉論》中記載玉之色時,卻說:“今清白者常有,黑色時有,而黃赤者絕無。”
  意思就是,黃玉和紅玉是絕對沒有的!
  這就讓很多人感到很疑惑了,難道平時見到的那些黃色的玉,都是假黃玉嗎?
  其實,說假的,也不為過。
  因為按理說,真正意義上的黃玉,應該是原生的黃色和田玉。
  這樣的玉石,就算是現在交通發達,信息發達,物流發達的今天,也基本沒什麽人見過,只存在於傳說中。
  自古以來,國人對黃色就有著極其迷戀的心理,黃色像太陽壹樣的顏色,黃色看著貴氣是因為自古就是帝王之色。
  但說起黃玉,很多人都會將它認為成黃口料或者沁料,其實黃玉和黃口、黃沁完全是不同的三種玉料。
  千年古玉變秋葵色,其實就說黃沁的壹種。
  而真正的黃玉產自疆省,是原生黃玉礦,黃口和黃沁都是白玉底受鐵元素沁染形成的。
  神秘稀缺的黃玉到底是什麽?為什麽黃玉在市場很少見?
  我們大多在市場看到的都是黃口料和黃沁,而黃玉則經常在各大拍賣會上見到的古玉,幾乎都是明清時期的黃玉。
  陳文哲發現的這批料子,很顯然就是這壹時期留下來的。
  要不然,到了現代,肯定不會有這麽多極品黃玉料子存下來。
  那麽到了現在,黃玉為什麽消失了?
  黃玉料產自疆省,產量稀少,大多產出的黃玉都發灰、發青白,黃色不純正。
  明清時期所產黃玉都還挺優質,到近代產量就直線下降,幾乎絕礦。
  而後又發現了黃口料和黃沁,彌補了黃玉缺失的遺憾!
  所以說,我們平時所認為的壹些“黃玉”,即黃沁、黃口或黃皮料。
  雖然也都是黃色的,但是和真正的黃玉相比,還是有著許多差別的。
  先說黃沁,這種玉石有全沁、半沁、皮沁等。
  現代人很多人喜歡把黃沁當做黃玉,但黃沁並不是真正的黃玉。
  因為黃沁的黃色並不是原生的,而是由後期沁入的三價鐵離子侵染致色,屬於次生色,它的顏色也由外到裏逐漸變淺。
  並且根據沁的深淺的不同,我們把沁料壹般分為皮沁,半沁,全沁三種。
  皮沁就是薄薄的壹層皮成了沁色,它比皮色稍厚,所以屬於皮沁;
  半沁是指沁色沁入了玉肉的壹半,最裏面還是白肉,全沁是指整塊玉肉都被沁透了。
  並且值得壹提的是,壹塊好的全沁,雖然不是黃玉,但是切開後,看見裏面也全部都是黃色的沁肉,真的很美,估摸著也不比真正的黃玉差多少!
  現代社會,也時不時就有和黃玉相關的事情,上朋友圈頭條熱鬧壹下。
  雖然大多數是古玉,但不論怎樣,玩黃玉也是壹件非常有面子的事情。
  那麽,到底什麽是真正的黃玉呢?
  僅僅是“黃色的和田玉”,就能被稱為黃玉嗎?
  很顯然不是,在許多人潛意識裏,認為黃玉應是貴重的“高檔料”。
  而黃口料產量大,還多為山料,所以“不夠格”被稱為黃玉。
  除此之外,還因為很多黃口料的顏色,其實是“青黃不接”,不那麽“黃的徹底”。
  然而,在壹些拍賣會,或者壹些書著、商家口中,黃口被稱為黃玉。
  黃口的黃,屬於原生色,是成礦階段,以白玉、青白玉為基地,金屬離子致色導致的。
  色有淡黃、中黃、青黃等多種色調。
  黃口並不是官方學名,按照成因來說,其實它算是白玉、青白玉的分支。
  而科學上來說,原生黃色的和田玉可被認為是黃玉,所以說黃口料是黃玉,也沒啥錯。
  普遍認為最好的黃口是若羌黃口料,若羌料多為淺黃色,硬度優越,做成成品後油性很足。
  另外,從質地上來說,戈壁黃口料也屬於高質量黃口,產地主要在庫爾勒周邊。
  這裏的料子呈青黃綠色調,玉質同樣堅韌。
  但從顏色上來說,當然是越正越好,越黃越好,最好是接近“雞油黃”。
  這就是黃口,這種黃玉顏色跨度大,產地多。
  在拍賣行中,黃口料基本都統壹寫成黃玉。
  雖然我們知道黃口並不算真正的黃玉,但黃口卻是最接近黃玉的存在之壹。
  很多人選擇黃口,也是因為有些偏黃且玉質好的黃口,從外表來看,基本可以替代黃玉,也在壹定程度上填補了黃玉的缺失。
  但是黃口料的顏色跨度很大,雖然有淡淡的黃色小米黃,和比較黃的雞油黃,可是也有不太黃的青黃口,且這種青黃色料子在黃口中尤多。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