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系統不正經

瘋神狂想

都市生活

大美院陶研中心大樓之內,陶藝勻工作室之中,壹群年輕人正在熱火朝天的工作!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八百九十章 有點不甘心

我的系統不正經 by 瘋神狂想

2023-12-17 10:39

  陳文哲手中這樣的漢代環首刀,曾經在齊魯大地上出過壹把,因為陳文哲也是齊魯人,所以很清楚。
  陳文哲還知道,這種環首刀因為其含碳量僅為0.6—0.7%,刃口經淬火,所以相當鋒利。
  如果經100倍顯微鏡觀察刀的斷面,可看到矽酸鹽夾雜,均勻分布為三十層左右,這樣的特征就證明是典型的百煉鋼刀。
  抓著把手,看著上面漆黑的木片,這也是漢代刀柄的經典造型。
  漢代刀柄多用木片夾起來,外纏粗繩,但無護手。
  這種形制,壹直延用到魏晉南北朝時期。
  能夠得到壹把完整的環首刀,這可以說是意外之喜,其價值甚至比得上幾噸黃金。
  雖然相比唐刀差了點,但是,那是技術的進步,可不關收藏價值。
  真要說起來,這把漢代環首刀,還是唐刀的祖宗呢!
  唐代的經典唐儀刀、橫刀和陌刀,都是從這種環首刀上發展出來的。
  只不過是壹個延長、加厚,形成了馬戰的陌刀,壹個變短,發展成了近戰的橫刀。
  摸著這把環首刀,陳文哲忍不住就啟動了回溯。
  如果可以,他甚至想耗費壹次自主傳承的機會,也要學到這把刀上的技術。
  不管是鍛造技術,還是使用技巧,只要得到任何壹種,都是賺的。
  當然,在這之前,還是需要先回溯壹下看看。
  只不過,他也沒有多少時間,只能隨意看看。
  最先看的肯定是練刀的過程啊,只不過,事情好像出乎他的意料之外。
  比如說環首刀的來由,還有其上環的應用!
  這些都有點出乎陳文哲的意料之外,如果不是回溯,他還真不清楚,環首刀上的環,還是有大用的!
  環首刀名稱來源於刀柄上的環,這壹點陳文哲知道。
  在古代刀柄末端被稱為刀首,上面加個環自然就是環首,環首刀因此得名。
  通過回溯,陳文哲發現,環首的作用,在於防止刀脫手。
  在使用的時候,環首上大多用絲線和綢緞布匹纏繞,士兵作戰前,將環首纏在手腕部,由於手腕處和環首刀相連,即便脫手也不至於丟失。
  粗大的鐵環,同時還起到配重調節重心的作用。
  通過回溯,陳文哲看到,這把環首刀非常鋒利,最高紀錄是斬斷了15根壹束的稻草。
  就是將若幹根稻草捆成壹束,然後用頭發絲將這束稻草掛在木杖上,以刀斬之,稻草斷而頭發絲不斷,這才算是好刀。
  陳文哲手中的這把環首刀,肯定屬於寶刀的範疇,要不然也不會用來給王侯陪葬。
  所以,使用他的人也不多,他就看到了寥寥幾人用它做了幾下練習。
  陳文哲有點失望,不過,這樣也可以了,終歸是獲得了使用這把刀的技巧。
  只不過,技巧不是刀法,也不算是功夫,陳文哲只是看到了壹些簡單的劈、砍、劃。
  他想要看到的刀法,並沒看到,就看到了有人在不停的劈砍。
  沒有什麽武功,也沒有什麽秘籍,就只有熬練!
  好像是有人在用這把刀教學,而學生卻並不用功!
  不用想,這把刀肯定屬於貴族,妳讓壹名貴族苦練刀法?
  苦熬,壹個是打熬力氣,另外壹個就是增加使用刀具的熟練度。
  不管是哪壹點,貴族子弟都不像是能夠吃苦的好弟子!
  陳文哲感覺有點遺憾,這跟他想象的不同啊!
  也許這把環首刀不行,他的主人不是高手?或者就是跟了壹個廢柴王爺?
  略過這些練刀的過程,陳文哲了解了壹些環首刀的制作過程。
  環首刀依據長度可分為長刀、短刀、中等刀。
  全長超過100cm的為長刀;全長在35~60cm之間的為短刀,全長在60~100cm之間的為中等刀。
  他手中的肯定是壹把長刀,而且陳文哲知道,目前出土最長的刀為146厘米,是1987年出土的三國時期刀。
  進來尋寶的時間不短了,陳文哲沒有時間繼續浪費,所以他只能遺憾的結束回溯。
  把這些環首刀壹壹清理出來,整齊的放在壹邊,可惜再也沒有任何壹把,能夠保留下好點的品相。
  這些環首刀的數量超過三十把,就只有壹把因為刀鞘的存在,從而保留的比較完好。
  其他的都有壹層層鐵銹包裹,可以說是銹蝕的十分嚴重,甚至壹碰都有可能碎掉。
  就算再難看,這些也是有著兩千年歷史的老古董,而且還是十分少見的兵器,自然是有其價值的。
  陳文哲小心的清理,等清理完了這些環首刀,沒想到又在下面發現了壹些奇怪的兵器。
  稍微分辨了壹下,陳文哲差不多就認出來了,這些應該是壹些戈?
  這些肯定是武器,不過,是蔔字形的武器,這是蔔字形的戟?
  很快陳文哲就認出來了,畢竟是出自漢墓的東西,而漢代的幾種經典武器,他還是了解的。
  這是壹些異化的“蔔”字戟,戟是由戈與矛結合在壹起,而發展成的壹種兵器。
  漢以前,戟多為“十”字形。
  而漢代為了適應騎兵作戰需要,主要用於勾,割的“內”消失,從而成為“蔔”字形。
  戟適於騎兵刺殺,且向前弧曲的小枝可叉可鉤、可刺、可挑、可斬、可擋,具有較強的殺傷力。
  這種“蔔”字形戟,在漢墓中多有出土。
  如在滿城漢墓,杭市古蕩漢墓和盱眙東陽漢墓出土的長柄鐵戟,就全是“蔔”字形,全長226——250CM。
  另外戟在漢代,不但是實戰主要兵器,而且也是壹種主要的儀仗兵器。
  《漢書·東方朔》“武帝坐未央前殿,東方朔持戟立”。
  在南陽英莊出土的持戟吏(罩以赤黑綢布的戟衣)的畫像石中,我們可以清晰的看見這種儀仗化的戟。
  此時陳文哲手中的這壹件,應該是漢代壹種特色兵器,就是蔔字形鐵戟。
  這種鐵戟不論步戰還是馬戰,甚至肉搏戰都有極大應用價值。
  拿著這些兵器,陳文哲還是有點不甘心。
  他的力氣很大,可並不會利用。
  現代是熱武器的天下,但是很多時候,還是需要冷兵器作戰,因為國內禁槍。
  陳文哲不想害人,也沒有欺負別人的心思,但是,就算是為了自保,也需要學習壹些刀劍的技巧吧?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