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系統不正經

瘋神狂想

都市生活

大美院陶研中心大樓之內,陶藝勻工作室之中,壹群年輕人正在熱火朝天的工作!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壹千零七十章 共和國官窯第壹瓷

我的系統不正經 by 瘋神狂想

2023-12-17 10:39

  “詩詞之中好像也有花觚,不如我們再做件花觚?”
  看張股太過執拗,陳文哲就特意轉移他的註意力。
  只是轉眼壹想,陳文哲就想到了詩作之中的花觚。
  其實這很正常,汝瓷蘊藉高雅的獨特藝術魅力,引誘得諸多詩人激情難抑,由感而發,賦詩盛贊,實在是太正常了。
  清代重臣高士奇在《歸田集》中談及“汝窯花觚”,言:“北宋汝窯頗仿佛之(柴氏窯),當時設窯汝州,民間不敢私造。今亦不可多得。”
  而乾隆皇帝對汝瓷更是如癡如醉,不但題詩最多,且多讓工匠鐫刻於汝瓷器底。
  誰見柴窯色,天青雨過時?
  汝窯磁較似,官局造無私。
  粉翠胎金潔,華腴生暗滋。
  旨彈聲戛玉,須插好花枝。
  這首詩出自高士奇的《歸田集》,壹首詩,就把壹件汝窯花觚的美麗,描述的淋漓盡致。
  這壹次陳文哲著重教張股宋代花觚的制作,而這壹點可不容易,因為宋代花觚著重器型,復古風濃郁。
  相比元明清的花觚,明代花觚主要是三段式的,上面是喇叭口,中間是鼓腹,下部是鳳尾。
  早期的花觚除了陳設用之外,民間多用於插花及布置廳堂。
  因為作用不同,所以器型也有所不同。
  這個時候,仿制就要特別小心。
  當然,這些東西仿制的多了,也沒什麽意思,陳文哲就是壹個朝代仿制了那麽兩三件。
  到時候給武三壹件,剩下的他收藏,或者放進壹念堂賣出。
  反正到時候看情況,就算不賣,放進他的私人博物館收藏,也應該達到級別了。
  就不說做舊到亂真級,就算是他單純制作仿古瓷,不做舊,也應該能夠達到館藏級的水平。
  這種瓷器,放在哪裏,都不會磕磣。
  現在的陳文哲就是這麽自信,他最近幾天做出來的仿古瓷,已經屬於地道的館藏級珍品。
  就算是現代藝術品,也可以被稱之為現代官窯。
  當然,他這是現代商業互吹的民間官窯,但是,他要認真起來,難道就真做不出真正的現代官窯瓷器?
  想到這裏,陳文哲停下了手上的動作。
  不管是做汝窯還是粉彩紮道瓷,中間都有大量等待的時間,這個時間要不做菊瓣盤,也不能閑著吧?
  還有,好像之前做菊瓣盤的時候,有合適的白釉,加上從景鎮那邊進口的優質高嶺土,稍微調配壹下,他也許就真能仿制壹件中華第壹瓷。
  反正第二批仿汝窯已經做完,正好借著這個功夫,燒制點別的。
  也許他把幾種燒制復雜的瓷器,彼此錯開之後,就沒有等待的間隙了。
  彼此等待的時間,工藝復雜的壹些瓷器,燒制費功夫的瓷器,正好互補。
  而號稱共和國官窯第壹瓷,六五年制作的作品,那件琺瑯彩筆筒,就可以完美的填補這個空隙。
  現代人都知道,胭脂紅、琺瑯彩這些都是高價瓷器的代名詞,而只要是用到這些工藝的瓷器,都不簡單。
  特別是琺瑯彩瓷,“琺瑯彩現,必見天價。”這可絕對不是壹句空話。
  以前陳文哲就想過做這種高端瓷器,可他準備不足,壹個是工藝傳承不行,再壹個就是原材料不行。
  而他現在缺什麽?他手中已經有好幾件明清琺瑯彩瓷了。
  明代的掐絲琺瑯,清代的瓷胎琺瑯,他可都有。
  原來他通過回溯看過其制作過程,因為其制作過程太過復雜,需要準備的材料太多,他壹直沒有進行仿制。
  可現在不同了,他現在有著很多合適的材料,最主要的是他的積累已經足夠,現在也有時間。
  再說,就是仿制壹件紋飾簡單的筆筒,應該不會有多難。
  琺瑯彩花鳥題詞筆筒,1965年敬制,這是為首長制作的專用瓷器。
  所以它也號稱現代官窯第壹瓷,這壹件瓷器是用景鎮臨川高嶺土,制作的薄胎高白釉瓷器。
  尺寸:高16.2cm,款識:中海懷仁堂陶瓷研究珍品,壹九六五年,為青釉楷書款,名家手工書寫。
  這件筆筒是用JDZ臨川高嶺土制作,薄胎高白釉瓷器,通體晶瑩剔透,潔白如玉,用手指輕輕敲擊,聲音清脆悅耳。
  對光而視,器壁呈半透明狀。
  這件瓷器肯定瓷達到了“薄如紙,白如玉,明如鏡,聲如磬”的最高境界。
  而臨川高嶺土是制瓷的最佳瓷土,明清以來壹至是燒制官窯的瓷土。
  為官方壟斷,因儲量少,產量低,已近枯竭。
  像“薄如紙,白如玉,明如鏡,聲如磬”這種工藝,在先前仿制毛瓷的時候,陳文哲已經通關。
  更何況現在仿制勝玉壹籌的汝瓷,更是讓他的各種工藝達到巔峰。
  所以,工藝不是問題。
  再就是材料,高嶺土他已經買到,就是優質高嶺土,專供的瓷土,壹般人絕對買不來。
  陳文哲能夠得到壹些,肯定是李金鯉通過置換弄到的。
  現在對於陳文哲來說,最難弄的反而是琺瑯彩工藝。
  這件筆筒器型簡單,紋飾也簡單,但是,上面采用了康雍乾宮庭琺瑯彩制作。
  這就讓工藝變得極其復雜,制作難度極大。
  集清三代琺瑯彩瓷巔峰技藝於壹身,這樣制作出來的壹件琺瑯彩瓷,能差了?
  還有,這件筒畫工精致,杏花鴿活靈活現,並配有清王武詩壹首,描述了小杏花鴿。高翮不羈身,不願依附權勢的情懷。
  暗喻年輕的共和國不畏封鎖,不畏強權的英雄氣概。
  這件瓷器的畫與書法全為手工,通過優美飄逸的書畫,可以看得出是處自名人之手。
  該筆筒為華夏輕工業部陶瓷研究所,1965年受權景鎮陶瓷研究所,為第壹首長專門設計制造,為建國以來琺瑯彩制作的精品。
  這麽壹件精品琺瑯彩瓷,肯定是華夏陶瓷研究制作至乾隆以來的最高水平,所以號稱共和國官窯第壹瓷。
  要做這麽壹件瓷器,對於陳文哲來說,最難的就是琺瑯彩的調配。
  這壹點現在對於陳文哲沒有多少難度,畢竟他也是見過雍正琺瑯彩瓷器的。
  而只要見過雍正時期的琺瑯彩瓷器,煉制琺瑯彩就不在是問題。
  說到這裏,就不得不提到雍正的又壹成就,那就是煉制琺瑯彩。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