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系統不正經

瘋神狂想

都市生活

大美院陶研中心大樓之內,陶藝勻工作室之中,壹群年輕人正在熱火朝天的工作!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壹千二百二十二章 仿古第壹人

我的系統不正經 by 瘋神狂想

2023-12-17 10:40

  世界上沒有壹個專家,敢拍著胸脯說,他可以百分之百的對元青花的真偽,作出正確判斷!
  但凡是說自己有百分之百把握的人,壹定是個說大話的騙子。
  因為就算是陳文哲,有時候也沒法準確說出壹件精仿元青花就是贗品,除非他作弊。
  如果沒有作弊手段,誰能百分之百自信,能夠鑒定壹件找不出任何毛病的元青花?
  陳文哲是個特例,他是有作弊器,所以他壹般都會知道,這件東西肯定有問題。
  知道答案,再找尋破綻,往往會容易很多。
  元青花的工藝,在這些高明的仿制者眼中,已是非常成熟的工藝。
  他們把自己沈浸在700年前的元朝,摸索出元人的路子,感受著元人的氣息。
  這已和工藝無關,跟感覺有關。
  當工匠捕捉到這種奇妙的感覺時,與真品無二的元青花就誕生了。
  而陳文哲想要學習的,就是這部分人的手藝。
  還有,這部分人的手藝之所以出現,可不止是為了仿古騙人,而是真的想要恢復這種頂級藝術品。
  那麽,真的有人能仿制出完美的元青花嗎?
  還真有,而且都是大師級的。
  比如國內仿古瓷第壹人,他就專業仿過元青花,而且首先要仿的,就是鬼谷子下山圖罐。
  如果陳文哲想要省壹些事情,那麽學習這位國內仿古瓷第壹人的手藝,是速度最快的。
  可是,水平到了他這種程度,單純的模仿,已經不是他的追求。
  研究才是提升水平的根本,所以,陳文哲剛開始並沒有直接看答案。
  他打算自己研究壹下,畢竟別人已經蹚出壹條路。
  這讓他知道,前方肯定有路,他只要肯摸索,就肯定能找到正確的道路。
  而且他的研究方向也是對的,只要他肯研究,燒制出完美的元青花也不過是時間問題。
  所以,這壹次陳文哲沒有直接學習大師的手藝,而是通過自己搜索到的知識,按照元青花復燒工藝的流程,慢慢的摸索。
  隨著深入研究,陳文哲也越來越佩服國人。
  國內除了壹些功成名就的大師,其他手藝人是真心能吃苦。
  就像是元青花,短短幾十年,亂真級的就出現了不少。
  當然,這些都是外表完美,真正研究壹下內在,就沒法看了。
  可就是這麽壹批仿品,在人們沒有戒心的頭幾年,他們闖蕩江湖,風光無限。
  十幾年前的高仿元青花,以現在鑒定師的眼光來看,都是有壹定水準的。
  現在的元青花仿造了四十多年,還是有壹定經驗的,所以猛壹看的話,很多仿品都是挺有看點的。
  但是仔細看的話,還是有問題。
  陳文哲就是需要發現這些問題,避免這些問題。
  如果能夠把所有問題解決掉,那麽他仿制的元青花,就足可以跟國內的壹些大師媲美了吧?
  陳文哲現在研究的都是高仿,而這些高仿就算是壹般的仿品,造型也已經沒有什麽大問題。
  再就是紋飾繪畫,也肯定沒太大問題。
  現在主要問題,還是底足。
  因為底足露胎,露胎的這個痕跡,顏色壹般做不好。
  很多仿元青花瓷器的底足,顏色基本上就是淡黃色的。
  這個顏色是做舊的痕跡,另外就是足墻,壹般積釉做的並不是很自然。
  這種等級的仿品,只要反復的看,還是能看出問題的。
  而距離現在更近的壹些高仿,也就是那些動輒賣出三五十萬的高仿,壹般人就很難鑒定了。
  只不過,隨著時間的推移,市場上的收藏者們鑒定水平提高的同時,仿制工藝水平也在提高。
  最起碼用料也更加考究,這樣做出來的元青花更好,也更加難以辨認。
  但是,由於作為元青花瓷器胎料的麻倉土和青料蘇麻離青的早已用盡,其他材料很難模仿這兩種材料的效果,所以這壹點就難住了很多人。
  還有,現在的畫工,很多也無法達到元代專業畫師的繪畫水平。
  目前仿制者仿制的元青花瓷器,與元青花瓷器真品還存在著巨大的差異,很難以假亂真。
  可是,這些問題在陳文哲這裏,都可以想辦法解決。
  其中最簡單的就是工藝,比如畫工、紋飾、拉胚工藝等等。
  在這裏需要特別提壹下拉胚工藝,因為元青花的制胚也跟現在的瓷器有所不同。
  做仿古瓷,特別是元青花,就需要特別註意。
  因為元青花的工藝特點中,與明清最不同的就是制坯工藝。
  我們看慣了陶瓷工藝中拉坯的情景,也知道拉坯工藝在陶瓷制作中能提高效率。
  可元青花時代,拉坯工藝尚未實行,元青花無論琢器還是圓器,第壹道工序均是印坯。
  印坯就是模印,有模在先,成型在後。
  懂得這壹點,就可以體會元青花為什麽那麽多八方梅瓶,八方葫蘆瓶,八方玉壺春,棱口大盤,花口小碟。
  這些模制的典型,均沒有擺脫宋影青模制工藝的影響,與景鎮同時代的樞府釉作品相同。
  模制成型是元青花的制造原則,可惜這個原則長時間被研究者、仿制者忽略,導致元青花仿制之路的馬拉松長跑。
  其次就是元代使用的顏料,這是鈷料,分進口、國產等。
  這兩種料早就絕跡,沒有仿制的可能,因此具有唯壹性。
  說到這裏,對元代到底使用何種顏料,至2010年已出現不同意見。
  比如大海矽酸鹽研究所,通過機檢測試認為,元青花所用顏料(鈷料)不論粗細,都是進口鈷料,沒有國產料,以前的觀念希望得到糾正。
  但問題真是這麽簡單嗎?恐怕未必。
  剛見此結果時,曾讓人為之驚訝,但很快被眾多學者所質疑。
  比如在解釋元青花發色不同上,到底是原料的異地原因,還是本身原因?
  其本質何在?還有,進口料本身就十分貴重稀缺,能全部慷慨用來做各種不同層次需要的器物嗎?
  而且精品器物和壹般器物的呈色,相差十分明顯。
  比如結晶斑有黑有褐有灰,比如暈、散、流均不壹樣。
  這壹切都說明,料的本質不僅僅是元素量上的不同,而還有結構上的不同。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